新闻资讯
(谢小庆教授在第四届中学生ETS大会全国赛现场)
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原所长
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测量分会副理事长
其一,看到有那么多同学敢于提问、会提问,这是我对中国教育的一个梦想,希望这些同学进入大学后,还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勇于提问的精神,不懈质疑;
其二,在ETS大会的赛程赛制设计里,有一点非常好,这就是初中、高中不同年龄的同学、优秀和普通的同学分在同一个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
这种合作,低年级的初中同学受益是毫无疑问的,其实高中同学也会很受益,这对他的那种包容异见的发展、那种耐心和宽容等个人层面人格素养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而且,还不仅仅在人格塑造方面,对这些同学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因为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讲清楚,特别是能够向跟自己知识结构差距比较大的一些人讲清楚,这个是非常高超的艺术,对人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一个人自己懂了,是一个层次,是最基本的层次;能够向跟自己知识结构差不多的人讲明白是第二个层次;然后能跟比自己知识结构差距很大的人讲明白,这又是更高的一个层次。
三种不同层次从低到高,第三个层次是最难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受益的不仅是初中生和低年级的学生,同样,高年级学生也会很受益,这是中学生ETS大会设计中非常棒的一个亮点。
在ETS大会上同学们课题展示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刘坚教授团队提出的5C注核心素养:
“沟通”与“合作”,在一个小组里有贵州、云南的孩子,也有上海的孩子,这种合作是跨地区、跨城乡、跨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的,这种合作对每一个孩子的意义都极其深远,这对我们的社会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情;
“创新”,很多同学想要用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和新的产品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创新;
“审辩思维”,这是我很关注的一点,经常有人问我:谢老师,什么是审辩思维呢?我的回答就是12个字: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在中学生ETS大会上我看到了不懈质疑,同学们连珠炮一样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在同学们你来我往的沟通过程中也同样看到了包容异见和力行担责;
“文化传承”,有遵义同学带来的明清时期桥的调查,有皮影戏、有汉服研究,这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为什么这些年我们对核心素养这么关注?在今天移动互联的时代,我们拿出手机通过百度、通过Google对知识可以信手拈来,在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AI快速替代人力的时代,真正有竞争力的不在于记住多少知识、而在于一个人的核心素养。
我很欣赏一句话“人生的终点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同样,参加中学生ETS大会重要的不是结果,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祝愿所有参与其中的同学们,这段独特难忘的经历终将带给你们一个丰满的、多姿多彩的人生。
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和21世纪学习联盟(P21)等机构深度合作,于2018年研制发布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5C是指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al Competency)、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和合作(Collaboration)五大素养。
编辑/排版:刘红玲

评论列表

面对研究计划陈述者,那个来自贵州山区的中学女生,连珠炮一样一个接一个咄咄逼人的提问;那些与中国同龄伙伴合作研究《少子化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日本中学生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给我鼓舞,也带给我希望。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