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再提“拥抱变化” ——春禾在线研学交流研讨之探索(一)

3年前 (2020-03-12) 阅读: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事都处于不确定不可控的状态,年前计划的学校走访和春季教培教研活动只能取消,怎么办?
23日,重启在2019年就开始计划的研学微课开发工作。因为受限于各种条件,这项工作推进迟缓。再重启,就考虑如何改变原来的思路,把春禾志愿者讲师的力量发动起来,群策群力。
211日,在上午的工作例会上,团队提出在当下居家隔离的情况下,可以把春禾研学微信群利用起来,组织交流研讨,帮助老师们一点一点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注:春禾研学交流微信群里近500位成员,大多数是参加过春禾研学教培的项目学校研学授课老师)。
212,在春禾研学微信群里抛出第一个问题疫情期间,研究性学习如何在学生中推进”,开始启动每天的研学话题交流,初步的想法是让这个群“热”起来,让老师们慢慢感知这个群的存在和价值。
213-27日,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有哪些”、“教授研学课程或指导学生课题研究能让老师们收获什么”、“选题如果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课题超过了老师的知识范围怎么办”……诸多经常困扰研学授课老师们的问题,每日一问,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在群里发出声音。
227日晚,根据群里交流热点,我们邀请浙大附中施永忠老师在群内围绕“一位普通老师如何开发校外研学资源”进行了专题分享,施老师启发老师们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因地制宜多利用中西部地区丰富的社会人文、自然资源。
228日,团队总结27日晚群内主题交流经验,对微信群交流研讨结合研学微课开发,同时推动、相互促进;每周四晚固定交流,聚焦于一个问题进行主题研讨”达成共识。之后,与几位录制研学微课的志愿者讲师协商,期间多次组织线上微信会议,对微课的时长、内容及其呈现结构进行了交流研讨。
32日,陆逊老师在工作例会上提出要把春禾研学交流群做成一个与众不同的研学培训后客服平台的工作思路,除了确定每周固定时间组织主题交流,还要承诺“4小时内回应、24小时内有效回复”的高质高效服务。理念和思路非常好!可确保承诺的可行方案在哪?谁来做?“一诺千金”,虽然知道这个思路非常好,可是顿感亚历山大。想着“不做怎么知道呢”,我小心翼翼地在群内发了“群职能说明”,正式明确研学交流群新的定位和职能。
3月5日晚,按计划进行每周主题交流,主题是“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或课题我不懂怎么办”,由陆逊老师负责。陆老师首先在群里分享了他为这个专题录制的3个微课,微课通过多个非某学科领域人员在某学科领域取得的成功案例分析,帮助老师们正确理解“逻辑”是一切研究的核心基础,任何学科的课题研究只是逻辑在该学科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只要从逻辑的角度去分析与提炼,就能摆脱学科的束缚或屏蔽,指导并鼓励学生从事任何领域的课题研究。多位研学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对此话题分享了经验,针对有些老师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这次交流效果良好,与提前计划有效组织有关,更多与陆老师人气高影响力大有关。
利用微信群组织线上实时主题交流,能有多少人参与、是否能一直聚焦于交流主题、研讨是否有深度,有太多因素影响,不能确保每次的交流效果。较之线下集中培训和研讨,培训目标的达成度更是没有可比性,但是考虑长期效应和当前环境,把群内定期主题交流坚持下去一定是有意义的。
此次交流后,团队对“是继续在微信群交流研讨,还是借用腾讯课堂或是钉钉之类平台确保研讨更聚焦、更深入”也存在不同意见,我们对此也持开放态度,只要老师们有需求,就适时推出春禾线上研学教培课堂。
在调整研学交流群的定位和职能,并一点一点进行改变的同时,研学微课开发和研究性阅读课程开发两项工作的推进策略也在同步进行,三项工作因为疫情的爆发变得“重要且紧急”。在推进的过程中,我时有反思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种种旧有观念和不愿走出舒适圈的惰性,也不断想起春禾第一期校长研修坊(“拥抱变化”——2018·春禾第一期校长工作坊简报)的活动主题“拥抱变化”,当时提出这个主题的背景是“新高考改革下如何帮助学校借助《研究性学习》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育改革、疫情突发都是外在环境的变化,面对变化,是静观其变,固守老路?还是积极面对,改变观念、采取变革行动?一所学校、一位老师或是一个组织的理念、态度和做法有共通性,敏捷创新、有效变革的首要是愿意改变的积极态度,所以,借着记录春禾2020年春季在线教培工作,再提“拥抱变化”。
 

--  END  --

春禾公益微信公众号

开放 独立 自信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