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动态

机构动态

微课 22 | 如何激发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兴趣

2年前 (2020-09-29) 阅读:

微课

9月16日晚20:00-21:00,春禾研究性学习交流群,2020年秋季学期研学主题交流第二十二期。分享嘉宾罗卫东老师(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带领大家开展了以“如何激发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兴趣”为主题的交流活动

图|本期主讲嘉宾:罗卫东

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微课实录


王建霞:罗老师,对于刚开始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校,当老师提出让同学们进行课题研究,并让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各自想研究的课题时,往往会发现只有少数同学感兴趣,大多数同学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兴趣,或者在实际开展中表现出不积极、参与度不高、简单应付等现象。请问对这类问题如何破解?也欢迎其他老师来支招。

金虹:这正是我们新项目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正想请教罗老师呢。

罗卫东:就先用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例如扶贫攻坚对家乡的改变,家乡手工艺的传承等。让学生自己讲,先把话题打开,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擅长什么就先讲什么,不要拘泥于老师的权威。还有可以利用人教版教材上的题目,让学生了解这不是学校要求,而是一项全国性的活动。

王建霞:“全国性的活动”意思是指让学生了解这是必修课?

罗卫东:是的,而且是全员参与。

王建霞:学校出政策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完成课题研究,必须要完成开题报告、结题答辩,也能部分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如何组织、引导?敞开了随便聊吗?

罗卫东:课本上的只能作为引导,没有强制。

金虹:对于我们这种新加入春禾的学校,不仅学生,就连好多老师,对研究性学习这个理念都还不甚了解。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灌输这个理念呢?

罗卫东:这个问题的确是普遍现象,老师和学生一样先依葫芦画瓢做起来,老师先戒掉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王建霞:罗老师,根据你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对课题研究不感兴趣的学生有没有共同特征?为什么他们不感兴趣?

罗卫东:不感兴趣的多半是学霸,因为耽误他刷题,这种只有威逼利诱。

王建霞:如何威逼利诱?

罗卫东:这就看学校领导们的支持力度了。例如取消评优。

王建霞:取消什么评优?

罗卫东:优干,优秀学生,优秀团员,这些看学校自己的政策。

王建霞:这些评优会影响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和投入吗?感觉这毕竟是少数学生才能争取到的。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对所有学生而言,普及而言。

罗卫东:我们不要想着一下子就到达上海七宝那样,我们先做起来和旁边的学校比一比就可以了。

金虹:如果用这样的政策,我担心会有很多学生会完成任务地做课题,而导致研究过程意义的缺失呢?

罗卫东:这就是威逼利诱呀,一切在于学校。任何管理手段都有利有弊,要顺势而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一刀切,根据自己学校特征来。

王建霞:先把学校层面的放一放,拉回来继续谈,我们作为研学课任老师、学生课题指导老师能做些什么?

陈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有效的教学情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王建霞:说得很好。关键是如何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王德:我们不感兴趣的基本上都不是学霸。

王建霞:请问王德老师学校里不感兴趣的学生有哪些特征?

王德:他们各种都有。他们共同特征都是基础差、怕任务。

罗卫东:不感兴趣的学生哪个学校都有,慢慢的一步一步来,关键是先做起来。

王建霞:赞同,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如果认定了是有意义值得做的,就是开始、然后坚持,一个带动2个,2个带动5个……学校和老师的坚持很重要。

陈璐:我们要想办法激发他们兴趣,让他们产生研学欲望。

王建霞:我的理解是学科学习成绩基础差,对这些学生,我们老师在研学课堂上该如何引导激励呢?

陈璐:基础差的学生首先需要被肯定,先对他肯定,让他们认可自己、承认自己,再来激发学习兴趣。

罗卫东:是的,兴趣应该是由内而外。

王建霞:看来陈璐老师深有体会,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被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基础差的孩子。只有在不被评判的情况下、感觉安全的情况下,孩子们才愿意自由自在地提问、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陈璐:因为我们职业技术高中的学生这种情况占大多数。如果没有让他们肯定自我,都处于一种自我放弃状态,是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的。

王建霞:谢谢你们对这些学生的陪伴!所以,在激发兴趣的阶段,老师们一定要注意不要用传统的好生、差生,对、错,有意义、没意义这些标准来判断和评测学生们。

罗卫东:职高这种学生要分情况,有的传统学科不好,不代表他们的其他能力差,这种小孩多半情商高。我的建议是,先漫谈式的,让学生讨论起来,再在他们的交流下去引导,让他们有一种豁然开朗,原来课题研究如此简单的感觉。

王建霞:如何漫谈?还是要有主题引导的吧?

陈璐:我觉得也可以用视频导入,比如我们之前看过的死亡爬行之类的视频,提起他们兴趣,让他们眼前一亮,有一种灵魂被唤醒的感觉。

王建霞:“死亡爬行”的主题是激发人的潜能,的确激奋人心,估计对很多基础弱的孩子有刺激作用。

罗卫东:利用他们的情商作为切入点。前面讲过,学生擅长什么就讲什么,每个人都要讲。

陈璐:正是因为情商高才特别渴望关注,渴望被认可,也可以才用某种小发明小制作类先让其动手,然后肯定他,赞扬他,从而激发他的兴趣。再回来带他进入研究性学习,类似反推法。

王建霞:这可以推而广之到任何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取得学生的信任,继而才能对他们产生影响,当有了信任的基础后,老师再去调整他们的行为、态度,才不会被抗拒。

王德:对于基础差的孩子需要肯定和鼓励没有错,但在实际教学中并非完全如此。我都是擅长于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有时头都弄大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多数,面对的是各项工作,不是单单一句鼓励和肯定,在鼓励和肯定的背后还有更多的辛酸。

王建霞:能体会王德老师和你们学校老师的不容易,面对乡镇学生,状况和问题更多更复杂。如果能通过小课题研究,让学生投入到他们真正感兴趣、自己想要做的课题中,说不定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龚春城:学生真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王建霞:每个人都希望,成年人也不例外。人性所致。



张元玉:如果想要每个同学都对课题研究都感兴趣的话,是非常困难的,一般一个班上能够自发的主动感兴趣的也就那么几个。所以我的做法首先就是从学校层面要求他们必须要完成,告诉他们如果不完成的话就影响毕业;然后就是从强基计划、自主招生等方面正面引导他们做课题的好处,分享学校有小部分同学通过做课题被大学录取的案例;还有就是引导同学们可以从自己的学科、参加的社团活动、选修课、学校的课外活动等等,学会通过一个任务完成几个学科的作业,如心理整合研学,各个学科都可以整合研学的。最后如果还有同学不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外辅导时间找学生聊聊他们到底对什么感兴趣。基本上到最后一个班大部分同学都不反感了,只要学生们不反感,课题就开始了只要他们愿意开始做,无论成果如何,我们的目标就达到了。

王建霞:哇~哦~元玉老师已经有一套组合拳了!概括的也很完整清晰。

金虹:受教了。

罗卫东:张老师这个办法好,四中学霸多,一个高校招生变化,让学霸们们正确面对。

张元玉:目前我们学校研究性学习都得到了普及,这一点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困难,我们也只有尽力慢慢的摸索尝试。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春禾学习、向罗老师学习。

陈璐:我上课的班级,特别高一年级,第一次接触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我打算用一个学期的时间,通过每一节课堂知识的导入讲解来引导他们学会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想做课题的直接加入学校春禾社团,而大多数的同学想让他们先转变观念,有“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觉得把这个有意识的行为慢慢变成无意识的主动学习,他们就成功了,应该可以终身收益。

王建霞:赞!这也是个性化教学。慢火炖出“觉得自己需要、想要,认为自己能做到”的内在驱动力,再推进后面的学习过程就会顺利很多。



     王建霞:对今天这个主题,我跟陆逊老师也探讨过,就老师层面的教学而言,可以通过对没有课题研究兴趣的学生进行特点分析,让老师们学会在通用策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供各位老师一起探讨:

1.通用策略——情景创设
     (1) 案例学习。把其他学校同学、上届(如果有)学生所做的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给学生们看,组织研讨分析。播放ETS大会上学生的分享视频,或者其他场合录制的课题研究分享视频。

(2) 科普讲座、电影、纪录片、社会体验与实践、有声书(喜马讲书系列)

2.个性化策略

(1) 学习好的学生

① 特点:关心考试成绩、自信、受老师和家长关注

② 策略:解决浪费时间问题。

(2) 学习中等的学生(可上可下)

① 特点:关心考试成绩、不够自信、自我调节能力尚可

② 策略:解决兴趣点的问题。

(3) 学习较弱的学生(问题孩子)

① 特点:不关心考试成绩、不自信、不受老师和家长关注

② 策略:解决心理安全问题。营造安全的氛围,没有对与错,鼓励孩子的每一个想法,帮助建立自信心。



陈璐:这个分析比较全面。

王建霞:今天老师们自发讨论出来的方法和对应的学生类型与这个策略基本一致,实践出真知,老师们每天面对学生,只要坚持,就会找到解决方案。

罗卫东:其实今天的讨论就是一种激发兴趣的方式,大家可以搬到课堂上去试试。

齐梦茜:最近我校高一的同学开始接触研学,第一节课先给他们布置任务是每个人提出一个问题,然后一一上台分享问题的来源,准备解决什么困惑,想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两节课下来发现大部分同学(尤其是男同学)还是比较活跃的,提出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但是部分同学提出的问题看起来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比如: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那么如何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引到科学的的领域来呢?

王建霞:让提这个问题的学生找方法求证啊。

罗卫东:齐老师的方法就是漫谈式的,发现学生陈述过程中的漏洞、质疑、让大家参与辨析。

王建霞:对!让学生参与对话,各抒己见,不要担心课堂“乱”,学生之间的对话往往更精彩。非常感谢罗老师繁忙中还抽空来支持交流!也谢谢今晚参与交流互动的各位老师,只有你们的参与才能碰撞出、激发出更多有启发、有借鉴的教学经验,才能让春禾平台上更多的老师受益。



下期预告


“如何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嘉宾:苏百泉(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主题:如何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时间:9月23日晚20:00-21:00




往期回顾


微课系列推送

·微课21 | 情景创设及操作方法

·微课20 | 为人师如何爱自己

·微课19 | 问卷设计的步骤 

·微课18 | 怎么选题(选题的渠道)

·微课17 | 工程类课题研究怎么开展

·微课16 |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二)

·微课15 | 如何营造校园研学氛围

·微课14 | 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微课13 |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一)

·微课12 | 区分观点与感受——沟通原则

·微课11 | 观点≠事实 ——沟通原则第一讲

·微课10 | 学生对课题研究不感兴趣怎么办

·微课9 |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原则

·微课 | 研学常用研究方法——观察法

·微课 | “开(立)题时老师应该关心什么”(三)

·微课 | “开(立)题时老师应该关心什么”(二)

·微课 | “开(立)题时老师应该关心什么”(一)

·微课 | “为什么不宜把是否有意义或价值作为开(立)题的条件”

·《研究性学习》在线交流研讨(二)

·再提“拥抱变化”——春禾在线研学交流研讨之探索(一)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整理|姜茹婷

排版|王俊骊

审核 | 刘红玲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