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动态

机构动态

微课29 | 团队研究中的分工与协作

2年前 (2021-01-13) 阅读:

微课

12月30日晚20:00-21:00,春禾研究性学习交流群中,田峥老师(贵州教师发展中心)带领大家开展了第三十期研学主题交流。主题为“团队研究中的分工与协作”。

图|本期主讲嘉宾:田峥

贵州教师发展中心



微课实录

田峥:各位老师晚上好,我来自贵州教师发展中心,我们中心的名字也是今天正式挂牌的,以前是贵州教师教育学校。今天,我和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的话题是研究性学习中的分工与协作。这个话题说起来是挺容易的,但实施过程中,关键是我们老师的角色定位在哪里,这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难的,因为我们已经习惯更擅长与孩子交流或者表达自我,很难静下来去倾听孩子们他们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黄小燕:看了田老师分享的这个内容,我在反思自己。我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孩子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只是鼓励他们尽可能地去说服对方,而没有关注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没关注会议的间隔时间、时长与议题,只是根据实施研究的具体情况而定。

田峥:刚才小燕老师提到,我也在视频里提到要定会议的时长,以及间隔时间,因为平时我们开会都有一个感觉:这个会议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同时会上有很多内容与会议本身没有什么关系,也耽误了很多时间。所以,让孩子们事先制定一个规则就是我们定期会议大概多长时间召开一次,每一次会议的时间大概三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我们把会议时间和会议议题定下来,这样我们会议实施的效果就会更好。



王建霞:田老师,请问老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什么呢?

田峥:我个人认为,在孩子分工与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老师的定位应该是一个引导者、一个主持人,而不是一个裁判或者一个导师这样的身份,因为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有都是孩子们去体验去体悟,然后获得一些知识或者生存的技能,其中很重要的便是谈判的技能,因为小组协作的过程对于提升谈判能力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王建霞:引导者/主持人的角色特征有哪些?比如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田峥:为什么在这里谈到谈判技能呢,因为我们生活中随时都会出现谈判,比如说每个人有不同意见时,我们会不断为我们的意见去做解释,然后取悦对方,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两种结果:我说服了对方,另外还有一种是我们妥协。我们虽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但经过谈判之后也可以发现另外一些路径来解决问题,而这样一个过程对孩子们这种能力的提升帮助是非常大的,获得这样一种能力对于孩子们终身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生存技能。

作为引导者或者主持人来说,我们不发表个人观点,不必做什么评判,我们不是评判者,我们作为主持人想的是怎么主持,接下来的节目由谁来表演,主持人他没有评判,不会强加自己的观念给对方,所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持人和引导者,第一是保持中立,二是不做评判,不要带有自己的观点去与对方交流,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我们保持这样一个中立不评判的角色定位的时候,孩子们才会深入地研究,然后让孩子们觉得这样一个氛围是很安全的,他们才更愿意去表达,而且在表达的过程中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一些新的东西就会出来,而这些新的东西在他们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就可能是非常重要的点。

黄小燕:记住了:保持中立,不评判!

王建霞:田老师,请问怎么界定“评判”呢?

田峥:评判就是我觉得你这个观点对或者不对,我觉得你很好,或者我觉得你某某方面没有考虑好,这就是一种评判。如果我们老师不用“哎!你这个观点很好,或者怎么样……”,而是换一种方式“你怎么想到的?”这样一种引导的角度,就会激发孩子们更深入的思考。

王建霞:“很好”与“很有新意”,感觉好像都是在评判啊?



何兴微:如果在谈判过程中,学生不会提意见,或者有意见也不提,直接冷场了,老师应该怎么办?

王建霞:好问题!(我是不是在评判?!)这个涉及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如何做引导与鼓励。

何兴微:很多同学都是观望态度。

田峥:何老师提到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孩子并不发表意见,都持观望态度,这和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以及在学校学习的氛围是有密切关系的,因为我们大多数课堂上孩子们表达的机会是很少的,主要是老师讲授,即便有课堂互动,老师在学生们身上寻找的也还是标准答案,这样就导致孩子们会不断去推测老师给我们这个议题的目的是什么,老师想要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所以他会观望,有同学表达了,老师点头了,原来是朝这个方向,这个同学已经说了,那么我就没必要说了。这是一种课堂,另一点需要关注课堂氛围的包容性,比如说有的孩子,他的回答是错误的,老师马上批评指责了他,这个课堂就不是一个安全的课堂,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氛围,孩子们有这样的感觉之后就很少去表达了。所以老师们提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慢慢营造这样一个安全的氛围,让孩子们都敢表达,这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开始就能够达到的。

何兴微:对啊,要么不说,要么就是一个人说。

田峥:所以我们可以把问题抛出来让孩子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这样他在发言的时候代表的是一个小组,而不是他个人,这样他会更有底气。另外一个小组在讨论的时候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在这个碰撞的过程中就会有新的东西出现。另外“乔哈里窗理论”不知道大家了解吗?每个人都有他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小组讨论过程中交流后不知道的部分会缩小,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可能孩子在全班面前不敢表达,但在小组里面因为人少,他会觉得安全,他就会更愿意去表达。

何兴微:给学生安全感,谢谢。

王建霞:乔哈里视窗。



黄小燕:我现在的课堂上孩子们倒是比较放松,也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引导孩子们对自己小组成员工作的肯定和点赞,要引导孩子们在遇到问题时要先反思自己,并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这个议程也是我之前从没考虑过的。



田峥:这样一个过程也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意识到自己对这个小组是非常重要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可以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慢慢学会了表达,所以多给孩子们机会去表达,也是训练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对于孩子们的终身都是有益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了那些思维比较敏捷的孩子们的表达时间,也培养了他们抗挫的能力,这同样很重要。这样一部分孩子的自我感觉是非常好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让孩子们学会了理解尊重他人,这对于孩子的未来以及社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黄小燕:我觉得是。

王建霞:田老师, 那么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更多是一个观察员的角色,对吗?

田峥:如果老师是引导者和主持人,那同时也是观察者,因为老师会观察孩子们的表现,然后做出判断,在决定下一步我们怎么去主持或者引导。





田峥:小组里面还需要有分工,不仅课题需要分工,日常教学里小组讨论也需要分工,比如说这个角色可以是组长也可以是主持人,另外还需要一个记录员把讨论的内容记录下来,另外我们每一次讨论都是有时间限制的,这样我们就需要一个计时员,还要有一个发言人。因为一个小组,比如说四个人,每个人都有角色的话,这就意味着他有责任去完成这个任务,所以分工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就是讨论以后以什么形式呈现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小组完成讨论任务的时候,老师一定要交代最后以什么形式来呈现。以什么形式呈现,让孩子在讨论的过程中,他就明白他要干什么,最终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

在小组完成任务以后,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反思一下,我们刚才这个小组讨论效果如何,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我们下一次还可以怎么做,这样去进行一个反思,那以后的小组讨论他会更加聚焦,也会避免很多问题,不断增加讨论的有效性。回到我们定期会议要讨论的那个议题,我设置了七个问题,我是希望这七个问题引发孩子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同时也不断反馈我们这个课题,我们完成的情况怎样。遇到了问题,我们如何调整,这个调整不仅包括我们行动的调整,还可能我们组员的分工也会有调整,这是定期的内容,至于他们的议题是什么由他们自己定。

黄小燕:议题的要讨论的这7个问题我明天就去试试。



田峥:当然在小组制定规则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们意识到小组讨论时一定要每个人都要表达。我们在班级里会发现有些孩子特别善于表达,这样他就会把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相对剥夺了别的孩子表达的权力。所以我们在制定会议规则时一定要规定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力,并且每个人的观点都应该受到尊重,这个观点对不对没有关系,他有表达的权力,我们可以去探讨这个观点对不对,为什么,错在哪里,其实也就是帮他认清他的理解和认知。

何兴微:可能是学生还没习惯,上次我叫他们小组讨论,硬是没人讨论,都沉默。当时我也迷茫了。

王建霞:谢谢何老师的坦诚。最开始时,可能需要老师更多的引导,也可以制定一个规则:每个人都必须发言,后面慢慢有氛围了、勇于表达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田峥:刚才何老师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就是在小组合作给时间讨论的时候,孩子们往往不发言,这个过程就需要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讨论以后结果是怎样呈现的,用什么方法分享给全班,然后你还可以引入各组之间一个竞争机制。这样一个引导就会激发孩子参与到谈论里面,所以在课堂教学里面引入小组合作,这样一个活动形式第一是用你的任务问题驱动引发孩子讨论,那么这个问题一定会引发孩子兴趣,他愿意去讨论这个问题。第二个就是时间,每一次我们的课堂在高中、初中大概45分钟一节课,那每一次小组讨论你给多少时间讨论这个很重要,因为我看了很多课堂里老师引入小组合作其实就是一个形式,一两分钟的讨论,孩子是没有办法参与讨论的,比如说四人一组的讨论,那么围绕这个话题孩子们要先思考,然后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把小组的观点达成共识,然后统一起来再进行全班分享,这样一个过程至少需要四到五分钟。

黄小燕:田老师说的也就是常说的三教目标: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

何兴微:竞争机制,兴趣爱好,时间安排。谢谢老师们的解答,受益匪浅。我们还需要时间慢慢培养。

黄小燕:要让讨论正常开展,关键是讨论的话题一定要学生感兴趣。

何兴微:@印江中学黄小燕 话题都是学生自己选的。

黄小燕:那可能就是孩子们胆怯还不敢大胆开口,多试几次应该会好起来的。

王建霞:学生不敢开口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何兴微:怕笑,怕出错。

黄小燕:可能是胆小不好意思,可能是怕说错,也有可能是没做好准备。

田峥:建霞老师提到孩子不敢开口表达,那么原因是什么,我推测一个可能是孩子比较内向,他以前小学阶段可能低年级的时候,他可能还是愿意去表达,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被老师批评了,这样慢慢地他就开始变得内向了。不表达,还有一种可能是整个课堂的氛围,我们怎样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的氛围更适合孩子去学习。



黄小燕:田老师说的非常有道理,我好多时候都不敢发言。

王建霞:小燕老师不敢的原因是什么呢?

黄小燕:有顾虑,怕说错。

田峥:还有一些孩子,他的观点和老师的观点不一致,他也不愿意表达,老师也应该鼓励这些孩子表达,因为不管这个观点是对还是错,因为不同的观点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且这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同时,这样的孩子若是一直被打击,他也会开始保持沉默不表达来表示自己无声的抗议。

何兴微:教学氛围很重要。

田峥:另外还可能他对老师的问题不感兴趣,或者这个问题太浅了或者太深了,他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所以他就不感兴趣,也就不回应了。还有一些孩子,他的基础不好,他每节课实际上都在坐飞机,什么都不懂,所以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样一部分的孩子在整个课堂里他永远是沉默的,他唯一引起老师注意的时候就是违反教学课堂纪律,这就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有时候我在想这些孩子他的学习生活是很痛苦的,听不懂,然后每天坚持来学校考试的分数也只有十几分,甚至经常被老师批评,被家长批评,但是还不得不每天来学校。但是,不意味着这些孩子他没有潜力,所以研究性学习这样一个课程,能够激发不同层次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从兴趣点入手,然后慢慢去学会学习,找回自信。

王建霞: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上,有太多太多的评判了。其实,每个人都有向他人学习,自我反思的能力。当我们作为家长、作为老师觉得要把孩子引导正确的方向上时,就在评判、在纠正,这对孩子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的意识和能动性就是一种打击。

黄小燕:建霞老师说得太好了。所以我们责任重大哈。

田峥:王建霞,是的。

何兴微:兴趣,氛围,安全感,是学生开口的必备条件。



王建霞:田老师,在一个团队中,往往可能还是那些成绩好的活动能力强的孩子在主导,这在我们暑期的ETS大会上,也很常见,对老师来说,如何应对这种状况?

田峥:建霞老师刚刚提到,在ETS大赛中我们看到很多可能是以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孩子为主导,这样一个问题首先是规则的制定,就是我们在开会的时候这个主持人的角色可以轮流制,比如这次是我作主持人,下次可能是你是主持人,然后记录员也是所有的角色都轮流的过程,这样有意识地让那些能力很强很善于表达的同学能够静一下,特别是让他做一个记录员,在他记录的时候表达的机会相对少一些,让更多其他的人去表达。

黄小燕:轮流做主持人记录员的建议很好。



黄小燕:我现在是一般只要学生愿意说,哪怕会打乱我的教学进度和计划,我都不打断他们让他们继续。不知道这样对不对啊。

田峥:晓燕老师其实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如果孩子愿意表达,是不是一直让他表达,哪怕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这可能是我们老师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我们教学计划设计好,每个时段多长都设计好,那么孩子在表达时对他有要求,在他表达时一分钟或者两分钟,这个过程不仅让其他孩子有更多机会表达,而且训练孩子让他能简明扼要、切中要害地去表达。

王建霞:小燕老师,如果是我,我可能也是优先让学生说这一原则,不过,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还是需要用提问的方式,聚焦在讨论的问题或交流的话题上,很多时候我们太容易撒丫子跑的太远。

 


田峥:如果我们是在课堂上给各个小组有讨论的时间,分享的时候同时要规定时间,比如说如果我的一个班有60个孩子或者50个孩子,然后分成六个组或者八个组,我先暂时这样计算,那如果每个组都表达的话,不控制时间这节课是没有办法完成的。那有可能是这样,每个组分享的时间控制在两分钟以内,时间到了就卡住,他有过这样的经历以后,下次表达的时候就非常注意时间的控制了。还有一种,是我们讨论的都是相同的议题,可以一个组来主发言,其他组来补充发言,这样呢,我们的教学任务就更容易去完成,因为时间的把控对于我们这样相对开放的课堂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王建霞:赞同田老师的观点和建议,在分享交流讨论的时候,要有规则,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对其他学生也公平。



田峥:同样他们小组自己活动的时候,对时间的把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控制每个人发言的时间,这样能够保住所有组员都能表达,另外一个是控制时间就意味着一定要聚焦话题,不会天南海北的去扯,这个时候对孩子而言怎么高效地完成一个会议,对他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

黄小燕:好的,我今后一定要强调发言时长和聚焦主题。在主题分享时,我们都是有时间规定的。

王建霞:规则要在前面,这样就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田峥:有规则,有执行力,赞。

黄小燕:只是学生在提问和讨论这个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果还有提问题的,我一般都让提,都是强调要有效问题。

田峥:需要提前告知学生哪些问题是属于有效的问题。

黄小燕:我的界定为:紧扣主题和研究内容的问题。

武嘉捷:谢谢田老师分享!对于小组讨论的不发言现象,我从外围提一个小建议:鼓励学生走到前面发言,走到讲台上发言,这样很容易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会让他敢于表达。另外,表达中要练习“卡时间”的能力,这样一方面表达会简明扼要,另一方面会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田峥:好方法,赞!




王建霞:田老师今晚的分享,印证了很多我们在教培中的实践,特别感谢。

何兴微:谢谢老师们的分享。

黄小燕:谢谢田老师,建霞老师和何老师,陪我度过了愉快的一个小时。

田峥:谢谢老师们,非常开心。        



下期预告


主题:住校生如何在校内做好课题研究

交流嘉宾:

罗卫东老师(贵阳市实验三中)

窦熳老师(遵义四中)

时间:2021年1月13日 晚20:00-21:00



往期回顾


微课系列推送


·微课 28 | 问卷设计的科学性

·微课 27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查重并撰写查新报告

·微课 26 | 如何做选题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微课 25 | 如何做选题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微课 24 | 学生自己选不出课题怎么办

·微课23 | 如何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微课22 | 如何激发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兴趣

·微课21 | 情景创设及操作方法

·微课20 | 为人师如何爱自己

·微课19 | 问卷设计的步骤 

·微课18 | 怎么选题(选题的渠道)

·微课17 | 工程类课题研究怎么开展

·微课16 |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二)

·微课15 | 如何营造校园研学氛围

·微课14 | 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微课13 |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一)

·微课12 | 区分观点与感受——沟通原则

·微课11 | 观点≠事实 ——沟通原则第一讲

·微课10 | 学生对课题研究不感兴趣怎么办

·微课9 |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原则

·微课 | 研学常用研究方法——观察法

·微课 | “开(立)题时老师应该关心什么”(三)

·微课 | “开(立)题时老师应该关心什么”(二)

·微课 | “开(立)题时老师应该关心什么”(一)

·微课 | “为什么不宜把是否有意义或价值作为开(立)题的条件”

·《研究性学习》在线交流研讨(二)

·再提“拥抱变化”——春禾在线研学交流研讨之探索(一)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整理|姜茹婷

排版|王俊骊

审核 | 刘红玲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