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发展

【编者按:本文作者郑晓时,现正攻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此前,她曾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在此期间,因参与执笔《中国教育创新丛书:中国教育创新案例报告》,得以接触到 “春禾启梦计划” 公益项目,进而对春禾公益机构及其专注深耕的公益项目萌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致。自 2024 年 10 月起,郑晓时将以春禾志愿者的身份,陆续参与春禾为项目学校提供的各类公益服务。此篇文章,是她首次跟随春禾踏入项目学校吉林省白城十中后的项目观感记录。】
在深秋十月的尾声,上海春禾公益再次走进白城第十中学,举办“2024·春禾研究性学习校级研讨会”。本次活动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的普及推广,也是一次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的交流。在活动中,培训讲师线红石让教师们不断交互体验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以学生的视角感受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以教师视角深入理解并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性策略,进而帮助教师找到符合自身教学情况的研究性学习方案。

师生角色交互体验,双视角探索教学策略
与传统的研讨活动不同,在本次活动的很多环节中,培训讲师线老师让参与的教师模拟学生的角色。平日里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们,这次转换成了学生的角色,亲自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这种视角的转换,不仅让教师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教学方法的机会。通过扮演学生,教师们逐步生成了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性策略,让教师们对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以研究性学习为起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一天半的活动中,有这样一句话反复被提到“我们不要仅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质量进行评判,即使研究失败也没有关系,而是要重视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这句话深刻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价值,即重视过程而非仅仅是结果,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实践参与。当然这与春禾公益的“气质”十分一致,绝不以选优为标准,接纳学生水平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接受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这对于培养未来社会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耐心倾听消解陌生感,开放讨论拥抱创新
一项新事物从出现到被接纳,不会是顺利的“线性”过程,通常会发生很多波折故事。研究性学习作为“新”事物,它的出现必然会引起教师的一些陌生感。面对这些陌生感,春禾展现出专业的智慧,给予教师们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通过耐心倾听和开放讨论,逐渐消除新的教学尝试引发的陌生感。这种包容和尊重的态度,让教师们有了接受和适应新教学方法的空间。从春禾的做法中,我们看到教育创新推广的最初要建立与教师的共情点,教师的亲身体验和逐步接纳是推动教育创新的关键步骤。


在来到白城第一天,见证了白城2024年的第一场雪,很神奇的是10月末的东北雪夜并不寒冷。这样的情景体验和参与本次春禾活动的感受很相似,即使偶尔会有来自外部的困境和艰辛,但不妨碍我们能感受到教育的温度,找到暖人的光芒。携带这份温暖,愿我们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前行,照向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左起第四位为作者 郑晓时)


图文丨郑晓时
排版丨赵林娜
审核丨刘诗方
相关文章
简报 | 春禾第二届八次理事会
简报 | 春禾第二届八次理事会“ 2019年3月15日,春禾第二届八次理事会在上海浦东公益园A座106议室召开。” 首先陆逊理事长对会议议程逐一进行...
学校走访 | 贵阳铜仁印江三地四校走访纪行
【贵阳市第十中学】11月4日星期日下午,春禾公益陆逊、王建霞走访了贵阳市第十中学,这是一所完中(有初中和高中二个学段),是新申请加入的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30多人,初高中学生合计近3000名。下午我们...
春禾公益团队赴江西省澄江中学推进教育帮扶合作
2025年2月26日,春禾公益线红石、陈俊一行,赴江西省寻乌县澄江中学开展“春禾启梦计划”启动活动。澄江中学是“春禾启梦计划”公益项目在江西省的首个项目学校,也是该公益项目的第160个项目学校。上学期...
“春禾启梦计划”扎根吉林白城,携手两校播种研学希望
春禾公益走进吉林白城 2024年10月16日至17日,春禾公益三位工作人员来到吉林白城,走访了西藏梅花公益基金会资助的白城市第二中学与白城市第十中学,与两校的师生...
“播种季节,我们共同努力” ——中方县第一中学入校培训记
错过一个播种季、一个插秧季,是什么心情?师资是真实有效落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关键。为了不错过新一届学生、不错过下一个学年,趁着学期更替之际,春禾公益努力利用这个“窗口期”,根据学校需要,提供入校研学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