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黔行
科创黔行

研讨内容概览
陆逊 老师
春禾的陆逊老师先就春禾开发人工智能课程的背景和思考做了发言:我们在黔南州推动35所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黔南州教育局提出希望帮助他们开发一个可以普惠化的课程,也就是说这个课程它不仅仅是针对于有兴趣的孩子,想打比赛或者比较优秀的孩子,更多的是要面向所有的学生提供一个普惠性的课程,并希望小学、初中、高中都能覆盖,并提出人工智能课程可以和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进行结合或整合。这对我们的课程设计提出了一个挑战。如果说这个课程每个孩子都要学,那就涉及到我们设计的课程是否能适合每一个孩子。比如python编程,比如算法,比如硬件,可能并不是适合每个孩子都去搞清楚,这就是一个问号,需要我们一起来搞清楚。国家课标、各个省的课标甚至地方标准也好,差别不会很大,应该是说大同小异。陆逊老师认为我们设计的教学方法、实施方案,可能是重点。希望借助各位专家的想法,设计这门课程的课标、大纲、指导教材、课件等类似的文档、材料等。

陆老师继续分享了春禾设计这个课程的框架,想把人工智能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整合。围绕着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就是以兴趣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第一个层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接下去就是分析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我们要设计我们的基于这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出研究方案,然后去做实施去做研究,做实验做探究,最后得出结论。也就是说我们想遵循这样一套流程,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工具,我们可以让孩子在这门课里面学会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能解决哪些问题,人工智能包含哪些部分,有哪些工具,但是这个不是通过知识性的讲授来做,而是通过基于问题的解决的这样一个实践性的路径。对于小学、初中、高中,只是说工具箱的工具不一样,甚至工具箱里不只是有人工智能的工具。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的农耕文化,人总要吃东西,从古至今都要解决吃粮食的问题,以前农耕文化拿锄头种粮食,到了工业时代有机械化,到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有更好的科技去做这些事情,但是他们的问题没变过,我们总是要解决人的粮食的问题,吃的问题,那只是工具的不同,使我们解决这件事情上我有很多改进,使它有产量的提升也好,品种改良,工艺改良,解决了不同方面的问题,这是我们的技术发生变化了,工具发生变化,但是我们对于每一个人解决问题这条思路一点都没有变过。我们想建立的课程体系就是这样,也就说我们永远是围绕着如何解决问题,我们的人工智能无论是说图像识别技术,声音识别技术还是大数据模型,豆包也好,DeepSeek也好,大数据的模型,信息套件,编程的工具,甚至于后端的算法模型等等,那只是工具。我们要让孩子理解到那是工具的不同,但我们做的思路,就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线红石 老师
线红石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春禾已经开发的初中人工智能课件的情况,表示是基于社团的少数学生开发的课件。对于普及性课程,云贵学校的班级人数在50人左右,分成小组讨论分享,如何保留这样一个核心的课堂形式,也是我们实施方案要考虑的。基于工具箱的概念,以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整合大数据模型工具、开源电子、信息技术等软硬件,设计普及性的人工智能课程,这是我们的方向和目标。
李旭东 老师
来自宏文初级中学的李旭东老师谈了一下自己在学校教学一线的看法,认为自己目前以打比赛为目标,女生不感兴趣。如果我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就要考虑女生的特点,让女生也有兴趣和积极性参与。可以考虑把人工智能与艺术、文学相结合。
朱佩清 老师
来自海桐小学的朱佩清老师也认同李旭东老师的看法,认为普及性的课程需要考虑女生的特点和兴趣。同时也提出,不能只是限于信息技术,要考虑跨学科,可以与生物、语文、物理、英语等结合AI,开展项目化学习。
张会杰 老师
华师大的张会杰老师认为,第一个层面是,人工智能也会出错,我们在教学中也要考虑让学生认识到这个问题,不能单纯的信任AI,如何使用AI工具,也是要教育的。第二个层面涉及到人工智能的开发,比如硬件(小车、机器人方面)、编程等。
李恒平 老师
华师大的李恒平老师在了解线上各位老师的意见和想法后,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可以采用项目驱动,设计6个任务来帮助学生体系化的学习AI的相关知识点、技能。初中的6个任务可以是这样设计:
任务一,可以用DeepSeek这样的大模型工具,设计一个歌手的动漫形象,并创作一首符合这个歌手风格的歌,这对于初中生不是很难同时又会很感兴趣;

任务二,智能体创设。智能体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初中开始就给他把智能体这个概念讲清楚。比如文本思维导图的创设的智能体,给他一段文字,或者甚至给他比较复杂的一本书,他能够生成一个思维导图出来,这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也可以是一段新闻。这对初中生不会很难,他们应该能做到。
任务三,循线小车任务,完成循线,以及规避障碍物。这个任务有一些难度。
任务四,跟物联网相关,比如完成声控灯带的任务。可以给学生6条灯带,用声音控制灯带的组合开关和变化。这个任务让学生能动手,参与感也会比较强。
任务五,这是一个编程的小任务。这个编程任务不会很难,可以跟艺术又有点关系。我设计任务的是“孙悟空七十二变”。屏幕上先出现孙悟空,然后变成苹果,再不停地变。孩子们可以自己想把孙悟空变成什么样子,给学生创意的空间。
任务六,设计为一个完成AI挑战赛的课题,课题由学生自己提出,能结合前面完成过的几个任务的技术、创意想法。
这6个任务,可以安排在一个学期来完成,学生能完成其中的3、4个任务就可以。
对于高中,也设计6个任务,包括:植物识别(特征抓取、分类法)、数据处理与挖掘、小车对抗赛、智能体创设(智能客服)、编程任务(比如小型网站设计)、AI挑战赛的课题。
撰稿|崔 明
排版|宣传组
相关文章
“科创黔行”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在贵州省黔南州正式启动
2025年5月8日下午,贵州省黔南州“科创黔行”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在都匀二中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来自贵州省慈善联合会、贵州证监局、贵州证券业协会、上海浦东新...
“科创黔行”公益项目初中人工智能课程设计研讨会在都匀举办
继4月初举办人工智能课程教师培训后,5月8日下午,“科创黔行” 公益项目“初中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设计及方案研讨会” 在都匀市第二中学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上海春禾青少年发展中心主办,来自贵阳学院的韩志嵘教授...
“科创黔行” 公益项目人工智能课程教师培训在贵州省黔南州启动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号召,助力西部地区教育均衡发展,贵州省慈善联合会引进了“科创黔行”公益项目,旨在引入东部地区的科学教育资源,在贵州全省推动人工智能课程的普及,为当地...
“黔”力无限!科创少年用AI点亮2025·第十届中学生ETS大会舞台
2025年7月26日上午,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公益基金会和兴业证券慈善基金会捐助的2025·第十届中学生ETS大会(省级·贵阳)人工智能专场在贵阳市第一中学隆重开幕。本届大会迎来了全国多个省份56所中学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