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分享 | 遵义市第十七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建设

1年前 (2021-07-27) 阅读:

“引言”

遵义市第十七中学在2020年6月份申请加入“春禾示范校成长计划”,在秋季学期实现了走班教学,今年3月份春禾组织了12所学校的教师,观摩十七中的全校开题答辩,大家反响非常好,现场有老师用“震惊”来表示当时的心情。于是当时就有了和宋杰副校长约稿的想法,希望十七中的实践经验可以给到其他学校以参考。

收到宋杰副校长稿子的时候,非常感动,她把十七中的经验真的是毫无保留地展示了出来,教学计划详细到每周,写了十页纸之多。但因为公众号篇幅限制,在和她做了沟通后做了一些删减,非常感谢遵义市第十七中学对春禾的信任和支持!


探索构建课程体系,综合实践促进发展

——遵义市第十七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我校系贵州省遵义市一所普通高中,2020年获得“贵州省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支持计划”综合实践活动特色项目建设,并加入上海春禾青少年发展中心“春禾示范校成长计划”,我校不断探索,结合学校实际,2020年秋季学期在《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上采用学科跨接+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

#01

课程开设情况

学校将研究性学习活动分为认识自我、探究自然、融入社会、审视文化四大类,又将探究自然分为工程技术类和自然科学实验类,共设置人与自我、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实验类、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五个研究类别,并为每个组配备任课教师,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备课组长。

学校目前在高一、高二,七年级、八年级4个年级的21个行政班级全面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时间统一安排在周五下午的第一、二节课,根据学生的选题分成了27个选课走班班级,已在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按选题走班的教学模式上课。

在教学安排上,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利用秋季学期第一个月完成通识培训以及观摩高年级同学结题答辩,让同学们对于课程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后,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研究类别,开始走班教学。在新班级中确定课题,开始研究,在学期末基本完成开题报告,本学期3月份举行全校公开开题答辩,在春季学期末基本完成课题研究,在秋季学期的第一个月举办全校公开的结题答辩,新入学的新生观摩高年级同学的结题答辩,实现了一个轮回。

#02

教师团队建设

从2019年4月开始,我校筹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老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和教学,《遵义市第十七中学教育教学教研成果奖励方案》(第三届教代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明确规定教师自己或辅导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竞赛获奖者,根据获奖等第给予相应奖励;同时对超工作量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给予相应课时津贴;评职晋级同等条件下优先等政策支持,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50位教师自愿申请加入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

教研组组建完成后,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开始进行系统的教师培训,学校多次聘请校外专家莅临学校指导,上海春禾青少年发展中心两次到我校指导研究性学习教师的专题培训及座谈,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等。学校多次外派老师参加省市区及春禾的各类教师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来再对其他教师进行二级培训,不仅使全体教师都有机会获得培训知识,培训老师也提升了自身的思想认识和指导能力。

在教学进程中,不定期组织骨干教师或指导教师课程研究工作会,了解各阶段教师教学情况及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思路和方法,为构建和完善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并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春禾研究性学习交流群的在线微课交流,每期的交流实录都会转发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群内,并且还会在每个阶段集中转发一些有针对性的微课内容到群里供大家学习。

我校坚持每学期组织3-4节研究性学习公开课,通过老师们的精心备课和在“说、问、辩、议、评”等交流讨论中潜移默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还在2021年1月举办了第一届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论坛,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点围绕2020年10月选课走班以来组织教学的过程、内容、效果、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建议,为任课教师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范式和思考。

#03

课程体系建设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非常注重课题的体系化建设,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归纳理论体系,开展各种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把《研究性学习》中的学习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① 编撰《遵义市第十七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在《遵义市第十七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中明确课程目标。

编《遵义市第十七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题指南》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制定符合学校校情的选题指南。

③ 开展基于学科融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

我校有贵州省省级课题《基于学科资源整合下的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研究》,有“遵义市教育局—遵义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项目”市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依托课题,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建构。

#04

取得的成果

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有非毕业年级学生均参与课题研究,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了生活与学科知识的联系,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有191人次学生荣获省市区相关科创奖。

②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和提高了科研能力,共有65人次教师荣获省市区相关科创奖。

③ 教学改革雏形初现,研究性学习走入学科

我校《研究性学习》任课教师均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师们有意识地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一定的效果。

2021年3月我校龚小霞老师主讲的区级地理公开课《城市化》,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贵州省教科院地理教研员宋强认为龚老师的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学习,且学生展示的形式多样:有图片、有视频、有统计图、有采访等,通过问题引导探究,稳、准、小,同时将新旧教材进行整合,是一次新课改教学的积极尝试。

2021年4月我校何钰琳老师执教的区级公开课《骆驼祥子》名著阅读课,同样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围绕整本书与小说的架构进行分享与展示,获得好评。

#05

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①学校层面对教学体系和内容建构的思路还需进一步提炼与清晰;

②教师的观念、理念及思维模式有待进一步转变;

③教师的能力存在局限性,限制了对学生的引导或指导乏力;

④选课走班后学生与老师的磨合、学生与学生的磨合,特别是学生的管理与行政班相比有一定难度;

⑤学生依赖性强,畏难情绪重,缺乏研究性学习需要的独立思维、创新与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

#06

下一步的措施及建议

①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遵义市第十七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将学分认定、教学方法落到实处;

②细化教师培训,建设一支研究性学习骨干教师队伍;

③进一步完善基于学科跨接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

④加强备课组建设,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明确阶段任务;

深入了解和学习地方文化,提高对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去挖掘、发现地方文化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用一副对联表达期待:

学科融合选课走班特色发展初试水

春禾助力牵线搭桥名家莅临指迷津

后记:

自上次3月份开题答辩之后也有将近3个月的时间了,春禾和遵义十七中都在继续成长着,不断有新的想法产生,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竟然不谋而合地在往同一个方向发展。在今年4月份珠海的校长研修坊上,陆老师第一次提出了春禾的三阶段实施方案:

①课程跨接,开放式探究。(选题走班、课程跨接、全学科参与)

②课程演化,项目化学习。(在项目化学习中萃取知识点)

③课程融合,跨学科成长。(在真实的问题场景中让学习真实发生,学科知识是探究问题的工具)

在学校实现第一阶段的“选题走班、课程跨接、全学科参与”之后,下一阶段就要进入“课程演化、项目化学习”,也就是把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这一点我们已经在十七中看到了实践,龚小霞老师和何钰琳老师已经把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用到了各自的地理和语文学科上,也就是学科中的项目化学习,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三阶段方案是可行的。

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掌握了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教师会把这种学习方法带入自己的课堂,一点点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育回归其本质。

改变就这样一点点地发生着,未来可期!


——卢景

扫码关注我们

文稿|宋   杰(遵义十七中)

排版|岑枝薇

审核|刘红玲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