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情感与思维的共生之旅 ——2025•春禾研学好课堂(遵义)纪实

4天前 热度:14 ℃

情感与思维的共生之旅


11月6日至7日,来自贵州、云南、广东等南方片区的20所春禾项目学校的39位研学骨干教师齐聚遵义市第四中学,共同参与了为期两天的“春禾研学好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在交流碰撞中探索优质研学课的构建之道。

开场:明方向,探本质

11月6日上午,春禾的王建霞老师详细介绍了“春禾研学好课堂” 的缘起与核心目标。随后,她抛出两个关键问题:“春禾研学好课堂与传统学科优质课活动的差异?”“一堂好课的标准?”,引发全场深度探讨。绥阳中学的付俊俊老师认为春禾研学好课堂综合性强,涵盖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流程更完整;毕节民中的邓敏老师则强调其“去表演化”的真实特质。在“一堂好课标准”的讨论中,印江中学的黄小燕老师提出要 “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花溪金竹民中的陈雪艳老师则主张“教学相长,师生双向成长”。最后,王建霞老师引用中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的观点,以 “有意义、有效率、生成性、常态性” 四大特征总结一堂“好课”的标准,得到了大家一直认可和共鸣。

紧接着,王建霞老师明确了本次听评课规则。听课环节,老师们需以《春禾研学金科玉律》为理念基础、以《春禾研学课堂观测表》为技术指引,借助可视化工具“心电图” 记录课堂 “关键时刻”—— 横坐标为40分钟课时进度,纵坐标为听课感受强度。评课环节则要遵循“先摆事实、再提观点”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避免主观臆断。

初遇课堂:展示范,显特色

研讨过后,两场现场课精彩亮相,为老师们提供了直观的教学研讨实例。

遵义四中的贾芸老师带来“从问题到课题”课段课堂教学,以小组汇报、交流小结为核心环节。学生们手持自主设计的卡纸逐一展示,通过“开立题灵魂三问” 聚焦研究核心,在互动中深挖问题背后的解决方案,展现了自主探究的良好状态。

春禾种子教师齐梦茜则以双河溶洞的微视频为导入,带领高一 4 班学生推进“方案设计”。同学们结合自身提出的问题构思方案、分析优化,在生生质疑、互动研讨中不断完善设计思路,课堂氛围热烈而充实。

深度教研:解痛点,聚智慧

下午的教研环节扎实深入,老师们围绕上午的两节现场课,开展 “心电图式” 复盘与切片化分析,聚焦教学核心痛点碰撞实用思路。

在“问题到课题”转化这一关键课段,“这一课段的教学目标如何有效落地”成为老师们的主要困惑。授课教师贾芸坦言,本节课以澄清、聚焦问题为核心,部分小组已明确研究内容,但受课堂生成性影响,目标达成存在个体差异,课堂更侧重引导学生说清研究方向,而非苛求课题名称的规范化。春禾线红石老师给出建议:无需严格割裂课段界限,此阶段核心是让学生明确“要干什么”,后续方案设计环节可反向优化;教师的关键职责是搭建思考场域、给予表达机会,不必强求一时完美。此外,老师们还分享了实用妙招:增设5分钟课堂总结搭建“脚手架”,设置学生观察员记录课堂问题与亮点,助力教学改进。

针对学生课堂参与度问题,大家凝聚共识:需兼顾参与感与实际学情。若学生参与意愿不足,可引导整组上台展示,通过长期锻炼提升表达自信;建议规范展示时长(5分钟汇报 + 3分钟互动),保障各小组公平权益;对未发言学生,可引导其以文字形式记录问题与建议,课后传递交流,让思维碰撞不止于课堂。

众筹课研磨:集众智,展成果

本次活动的亮点环节 —— 研学“众筹课”,让老师们从 “学习者”转变为“共创者”。39 位老师被分为五个小组,围绕 “从问题到课题”“方案设计”两个课段,共探研学课教学思路。

各小组纷纷亮出多元方案:第一小组聚焦问题深度,提出 “案例导入 + 双架构研讨” 模式;第二小组以简洁流程推进方案设计,强化小组探究与分享;第三小组构建 “课前 - 课中 - 课后” 闭环,用思维导图与定向提问聚焦重点;第四小组立足真实情境,通过师生追问为学生打样。研讨中,大家达成共识:教学需围绕目标展开,课段间螺旋式澄清并非跑题,兼顾学情与课堂实效。最终通过抽签 “开盲盒” 的形式,确定了第二天的授课教师。

7 日上午,王建霞老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复盘前一日活动。老师们纷纷表示,深切感受到 “开放、包容” 的场域价值,“评课不评人” 的原则让交流更坦诚;不少人实现了从“观望者”到“实践者” 的角色转变,还发现活动模式可跨学科迁移。还有老师对课堂上学生主动探讨的状态与两位授课老师的示范印象深刻。

复盘结束后,两节由集体智慧共创的现场课一一呈现。

遵义四中高一(26)班,“从问题到课题”课段。贵阳花溪区民族学校陈雪艳老师首次与同学们见面,以轻松有趣的互动活动与清晰明确的课堂规则开启教学;引导学生组内研讨,从多元问题提炼核心议题;通过案例分析,启发学生自主总结出由问题转化为课题的方法路径。整节课节奏紧凑,学生参与度很高,对如何由一个宽泛、模糊的问题,逐渐缩小、聚焦、明确成一个可探究的小课题有了清晰思路和可操作的方法。

遵义四中高一(8)班,“方案设计”课段。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的李彬老师借助视频直观呈现方案设计的核心要素与关键环节,学生们分组研讨、展示交流,在提问与思辨中聚焦方案优化要点。

深度研讨:悟本质,明方向

7 日下午,一场围绕三大核心问题的头脑风暴如期而至:“什么是‘教’?”“课堂的‘快(效率高)’与‘慢’如何界定?”“学生的思维何时真正发生、生长?” 老师们结合四堂展示课的具体案例各抒己见。针对“从问题到课题”课段,两位老师呈现了各具特色的教学路径。贾芸老师采用“慢节奏·少干预”策略,依托长期带教的学情基础,让学生提前完成课下准备,课堂仅明确流程,以“灵魂三问”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研究问题,注重过程性成长。陈雪艳老师则以“快节奏·强引导”推进,通过问题与课题案例对比,引导学生提炼聚焦要点,搭配积分制激励落后小组参与,强调课题选择需满足“价值、可操作性、兴趣”三大维度,高效实现转化。

研讨碰撞中,春禾陆逊老师澄清了春禾研学的核心理念:普惠教学应坚守“兴趣优先”,所有学生的问题均有平等价值,老师不需要判断学生课题的价值与意义,基础教育阶段需呵护原始热情,竞赛导向的价值筛选仅适用于少数学生的专项指导,兴趣是创新的核心动力,开放宽容的环境方能孕育创造力;特别强调了研学每个课段的教学,老师需启发引导学生紧扣该课段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展开分享与交流,例如“方案设计”课段,需围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自变量因变量)、研究方法和手段、研究过程与调查问卷设计或实验设计等展开。

回顾两日活动,老师们沉淀了诸多宝贵 “礼物”:教师需从 “传授者”转为“组织者、引导者”,通过“抛球、接球、搭桥”激发学生思维;课堂要坚守“以生为本”,重视真实生成与过程性成长;众筹课、盲抽上课等常态教研模式值得推广。同时,大家也围绕汇报形式、观测表完善、教师专业成长等问题展开思考,提炼出可复用方法:便利贴传递未发言学生观点、“1 组分享 + 2 组提问” 的互动形式、“摆事实→说感受→ 提观点”的中正、客观的评课流程与机制。在观点探讨与思想碰撞中,老师们逐渐深化了对研学教学本质的认知,回归本次培训的核心命题 ——“什么是研学好课堂”。

尾声:寄期许,再出发

活动最后,陆逊老师分享了他心中研学课的最佳状态:“我们希望每一节研学课都能沉浸在由学生的问题(或课题)所引发的情感交互与思维碰撞之中。”

此次春禾研学好课堂活动既有既往经验的沉淀,也有研学教学教研智慧的新生。期待各位老师将研讨成果融入日常教学,携手共创更具情感温度、更有思维碰撞的研学好课堂!

图文|春禾教培

编辑|春禾宣传组

审核|曹雅欣

相关文章

简报|2024 · 春禾研究性学习区域教研会(贵阳地区)纪实

简报|2024 · 春禾研究性学习区域教研会(贵阳地区)纪实

2024年6月20日上午,由上海青少年发展中心发起,在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了一场贵阳地区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课程听评课研讨交流活动,活动旨在加强区域内春禾项目学校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提升研究性学习...

简报| 2025春季学期春禾研究性学习区域教研会(铜仁地区)

简报| 2025春季学期春禾研究性学习区域教研会(铜仁地区)

2025 年 5 月 14 日下午,由上海春禾青少年发展中心发起的 2025 春季学期春禾研究性学习区域教研会(铜仁地区)在沿河县第二高级中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聚焦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有来自印江中学的...

为谁而教 | 赤水三中入校教培活动

为谁而教 | 赤水三中入校教培活动

贵州省赤水市第三中学《研究性学习》校级研讨会 “我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因为自己考上了大学,所以能站在这里。在当下的社会,大学文凭,是进入社会后一块重要的敲门砖,没有这块砖,将很难进入自己...

问道:云在青天水在瓶 ——记2025·春禾第九期校长研修坊(上海)活动

问道:云在青天水在瓶 ——记2025·春禾第九期校长研修坊(上海)活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用简单的几句话阐释了人与人、人与成长的关系。依我刍荛之见,这也恰恰能说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

教师培训 | 知易行难的培训

教师培训 | 知易行难的培训

知易行难的培训作者:春禾理事郑琰安顺一中安顺一中是一所一百多年历史的老校,我们走在校园树荫下,据说以前这里是清朝的考棚,好有历史感。这次是一中美丽的女校长慷慨地资助致力于培养每一个孩子创造性思维的春禾...